避暑胜地北戴河,在8月初迎来一批新的贵宾。8月1日至7日,受党中央、国务院邀请,57位国内科技前沿领域优秀人才代表来到北戴河休假。其中就有来自广东的“共和国勋章”获得者钟南山院士。邀请优秀专家人才暑期到北戴河休假,是党和国家人才工作的一项重要制度性安排。自1998年起,中央先后邀请22批1300余位专家参加暑期休假活动。北戴河由此被称为是“专家人才会客厅”。
据媒体公开报道,每年的受邀专家主要是中组部与中央有关部门及各地反复酝酿沟通、精心遴选产生的,有的省就只有一个名额。作为人才大省,改革开放以来,广东自主培养引进大量杰出优秀人才,各行各业涌现了一批典型模范。学校副校长岳巧云曾于2019年受邀参加优秀专家人才北戴河休假,度过了令她难忘的6天。
2019年受邀参加优秀专家人才北戴河休假的时候,岳巧云是中山海关技术中心的研究员,主持建设病媒生物DNA条形码检测数据库,创新病媒生物检疫技术并在全国海关口岸推广运用,提高了输入性病媒生物的种类鉴别力,为“守好国门”发挥了重要作用。在谈及这次休假时,岳巧云曾表示“不仅拓展了思维,也从与各领域专家的交流中感受到了祖国的强大,我将更努力地为把好‘国门’作贡献”。那一年共有58位来自全国各行各业的专家参加休假活动,时值新中国成立70周年,受邀的“都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各行各业涌现出的优秀专家人才代表”。
在北戴河休假是一种怎样的体验,会有什么独特的收获或感悟?10日,南方+专访了岳巧云。
南方+:您得知自己受邀去北戴河休假的时候,是怎样的心情?
岳巧云:得知消息之后,我特别激动。其实,我觉得自己只是在一直坚持兢兢业业做自己的本职工作,没想到能获得这么高的礼遇。收到通知可以带一位家属。儿子当时刚高考完,我就决定一定要带他去,让他在迈入大学校门前感受一下国家对于人才的重视和关爱。
岳巧云:一下飞机,就有中组部的同志在迎接我们,当天先在北京的宾馆入住,第二天出发去北戴河。接待礼仪、车辆住宿、活动安排,都特别细心和贴心。当时我就感叹,我们是像婴儿一般被精心呵护。
岳巧云:整个氛围很轻松,时间安排上也很宽松。我们游览了山海关城楼,还一起看电影、打乒乓球以及专家自编自演的文艺晚会。当时受邀的专家分成几个小组开展交流座谈。现场有院士、艺术家、医生、教育工作者,最年长的70岁,最年轻的是“80后”,虽然大家工作领域、年龄阶段不尽相同,但在科研攻关、成长历程等方面有着一样的爱国情怀和奋斗精神,所以有特别多的共同语言。那时候,我们就围坐在一起,每个人分别分享自己一路走来的经历。虽然是休假,但大家好像也都没有停下工作脚步,心没离开过“科研战场”,有的写科研项目立项书,有的还在改学生的博士论文。
岳巧云:印象最深的是拿到那张党中央、国务院发出的红色邀请函。刚到北戴河,我在房间里收拾东西。听到有人敲门,我开门一看,门外站的是中组部人才局的主要负责同志。他跟我打招呼,然后把手写着我姓名的邀请函递给我,表示欢迎。让我触动的是,他一扇扇敲开58名专家的房门,一个个问好、欢迎,特别真诚。说真的,我当时内心想的就是习近平总书记说的“我将无我”。国家有着如此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爱才之心,我只有更全身心投入到事业之中,才能不负期待。
南方+:当时跟其他专家哪些话题交流得比较多,有什么收获和启发?
岳巧云:我们都相处得特别好。要说收获最大的,是大家的成长历程、爱国之心给我带来的激励和触动。那时候,我们常常会分享彼此的成长经历。我跟当时一位哈尔滨工业大学的教授交流得比较多,我俩都是从基层慢慢成长起来的。他讲了自己一路从中专、大专、大学再到成为博士生导师的故事,我特别佩服,也从这里面获得了很多正能量。特别贴心的是,还安排了时任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著名心血管病专家周宪梁博士开设 “健康讲堂”,在休假之余为我们备课,讲怎么预防、保健和治疗心血管病。
南方+:休假过程中,有关方面听取了您哪些意见建议?
岳巧云:来到北戴河的第二天,中央领导同志就受习近平总书记委托来看望我们,送来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并通过我们向全国的知识分子转达来自总书记的亲切问候和勉励,还询问我们休假活动有什么不足、不周到的地方。在北戴河的每天,中组部的同志一日三餐都跟我们一起吃,大家都“坐不住”,端着盘子走来走去互相交流。当时我比较关注两件事。一是在防范外来有害生物进入国境的风险上,如何创新技术以及把数据库建立起来;二是怎么在用好、留住人才上更加细致化。我们就在餐桌上跟中组部的同志互相交流这些建议。
南方+:从您自身的观察来看,这些年国家人才政策有什么变化?
岳巧云:最近两年,确实感受到国家、省市在人才培育方面的力度更强了,比如中山,去年开始开展了特聘人才评定工作,补贴支持力度更大了。

【岳巧云在2019年北戴河休假期间留影】